当前位置:主页 > 戏曲新闻 > 戏曲资讯 >

戏曲资讯

戏曲新闻频道提供戏曲大全新闻资讯,包括豫剧、京剧、越剧、秦腔、评剧、黄梅戏、河南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安徽民间小调等剧种的最新报道

传统戏曲豫剧的历史发展进程

栏目:豫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156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商丘市(原朱集)曾先后建立了杨家戏院、大舞台、新华舞台、丹风舞台、大众剧场、光复舞台、双凤舞台等戏剧演出场所,虽然大都比较简陋,但却为豫东调戏班进入城...

关于"四大坤旦"的产生

栏目:京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254

承许艳萍同志撰文讲述天津《北洋画报》1930年选举四大坤伶皇后的具体过程,十分感谢。 1930年,我方9岁,对当时天津《北洋画报》举办选举四大坤伶皇后的情况不甚了了,其后我也从来没有...

戏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丑角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237

丑角是中国戏剧的一种程序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由于传说当年唐玄宗喜好 演戏,下场演戏时就扮演丑角,在宫中,他为逗杨贵妃开心,亲自扮演丑角,一代皇帝...

京剧角色行当中的龙套

栏目:京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135

京剧角色行当。扮演剧中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及群众。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

昆剧中的南曲与北曲

栏目:曲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771

昆剧人物 南曲与北曲虽同为昆曲但在其分离之初与后来的发展中,它们受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两种风格各异又可以互补的类型。它们最主要的差异在于: 1.音阶。在记载昆曲的工尺...

山西晋剧(中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

栏目:晋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677

说到山西我们不能不说晋剧,在山西的每一个村子里到有一个戏台,这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太喜欢看戏了。所以在这里我不太理解晋剧我就把别人整理好的关于晋剧的历史写给大家看,也让我们祖...

为什么河南越调六进北京?

栏目:越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310

1962年,河南周口地区越调剧团到北京吉祥戏院演出传统戏《收姜维》,不但场场客满,而且吸引了北京文艺界的名流马连良、李少春、裘盛戎、袁世海、老舍、徐兰沅、赵丹、田汉、杜近芳等...

歌仔戏的起源与发展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342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本土的传统戏曲,根据《台湾省通志》及《宜兰县志》的记载,皆谓歌仔戏起于宜兰员山结头份。 《台湾省通志学艺志艺术篇》:民国初年,有员山结头份人歌仔助者...

明代声腔剧种的演变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205

南曲戏文最初兴起于温州,受其吴语方言的限制,曾长期仅流行于东南一隅,后来传到福建,在南宋中期也进入杭州。元代受到北方杂剧南进势力的排挤,得不到兴盛的机会。明代以后,戏文出...

漫谈秦腔

栏目:秦腔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230

秦腔作为一个地方剧种,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已经唱了数百年,其高吭的唱腔,丰富的曲牌,众多的剧目,不知迷倒过多少痴情的观众。然而进入90年代,秦腔似乎成了黄昏艺术,观众也不像过...

中国戏曲的分类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1397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

报纸《戏曲》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戏曲,点击:207

《戏曲》,戏曲史论期刊。民国二十一年(1942)1月1日创刊,上海曲学丛刊社出版,赵景深、庄一拂编辑,沈衡逸、唐秉熙发行。月刊,三十二开本。该刊是曲学丛刊之一种,系戏曲理论刊物之一...

戏曲音乐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262

是中国戏曲中的音乐部分,包括声乐部分的唱腔、韵白和器乐部分的伴奏、开场及过场音乐。其中以唱腔为主,有独唱、对唱、齐唱和帮腔等演唱形式,是发展剧情、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现手...

传统戏曲——傀儡戏

栏目:戏曲资讯,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123

傀儡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具有表演功能的戏曲艺术。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出现傀儡戏的表演,汉代流行。《后汉书五行志》:时京师宾婚嘉会,皆作傀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傀儡。挽歌...

浅议曲胡

栏目:曲剧新闻,作者:戏曲大全,标签:,点击:547

曲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家庭中的一员。它不仅被河南曲剧当作主奏乐器使用,而且广泛用于多种戏曲、曲艺乐队的伴奏及民乐合奏,进而还作为独奏乐器使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戏曲文化网微信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