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古老剧社之西安易俗社
易俗社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一路西段,是最重要的秦腔艺术社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易俗社1912年8月创立于西安,原名“陕西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易俗社建立时的最初地址是西安城内西南盐店街的顺、直、热、察、绥五省会馆。创办人为同盟会成员与当地社会名流,如杨西堂、李桐轩等。杨西堂为易俗社首任社长。其初创时期的宗旨为“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改良戏曲,救济贫寒兄弟”,因此规定不上演传统剧目。为此社员新编了大量新戏,如《山河破碎》、《一字狱》和《人月圆》等。
约在民国五年,易俗社迁到武庙街(今西一路)的原“霓春园”,占地六十多亩。剧场后面的空地上建有露天剧场,并提供部分空地出租给商贩作为市场。露天剧场和市场东南向设门通往案板街。
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易俗社的前世今生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成立于1912年,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被公认为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鲁迅曾先后五次到易俗社看戏,并捐出50块大洋,以帮助解决易俗社的戏曲学校和戏院的经费困难。为祝贺易俗社取得的成就,他亲笔题写“古调独弹”四字,制成匾额赠给易俗社。
西安事变前夕,为了迷惑跟随蒋介石的高级官员,张学良、杨虎城在易俗社安排了两场秦腔演出。2003年和2006年,这里分别被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0月,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着手制定易俗社剧场的修缮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2010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要求修旧如旧,保护文物及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雍涛说,这次对易俗社剧场的整体修缮花费了1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