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故事》,平凡中见深刻
国家京剧院有创演革命现代京剧的优秀传统,此次创排的现代京剧《红军故事》另辟蹊径,虽然是宏大题材,但却举重若轻。
京剧《红军故事》采取了叙事文学中最常用的“叙述体”、“回忆体”方式,借一个红军老战士的口吻,把三个散琼碎玉式的小故事串缀起来,这种串珠式故事结构,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缅怀并铭记为新中国成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革命先烈,而红军老战士重走长征路的行为,使得这部戏成为他带领观众重温当年艰难险阻的荡涤心灵的光辉历程。
剧中的周国才在长征途中还只是一个少年,他亲身经历了刘氏父子感人的事迹:儿子刘水生为他挡住子弹壮烈牺牲,父亲刘红根为了伤兵员的伙食献出儿子留下的皮带这唯一念想,自己却倒在长征路上,刘氏父子前赴后继的英雄事迹,延续的是革命的火种、革命的精神。而周国才的成长,同样是这种精神的延续。如今依然健在的周国才向儿孙讲述革命往事,他还重走了当年的长征路,偶遇了徐解秀,从而展开《半条棉被》故事的叙述。由战争和牺牲的亲历者叙述这些故事,在增强悲壮意蕴的同时,又赋予全剧庄重和深情的叙事氛围,从而达到感动人心、启迪观众的艺术效果。
在“回忆体”戏曲中,时间的今昔穿越是经常要处理的场景,该剧擅长以戏曲化的手法来表现时间跨越。《半条棉被》中,由袁慧琴饰演的徐解秀有一个动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徐解秀开始回忆往事时,表演者袁慧琴解下系在腰间的围裙,反过来系在头上,围裙变成头巾,徐解秀完成了从老年到中年的身份转换,舞台上则完成了从当下到过往的时间跨越。这样一个小小的道具,承载的其实是中国戏曲“无穷物化时空过”的虚拟时空观。这是对中国戏曲时空自由、虚拟性、假定性等美学原理以及道具运用、行当设置、身段程式等的娴熟掌握与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
《军需处长》讲述的是红军过雪山途中,军需处长火雁在没有任何供给的艰苦情况下,毅然拿出自己的口粮、脱下身上的衣裳,保证全部战士顺利通过了雪山,自己最后变成一尊冰雪雕像,指引后方战士前进的方向。在火雁弥留之际,意识已经逐渐模糊的他仿佛听到慈爱的母亲唤他回家吃饭的声音,仿佛听到家乡熟悉的渔歌,仿佛回到心爱的姑娘身边……伴随着他的回忆,舞台上响起轻快欢乐的家乡民歌,打渔的小伙子随歌踏舞。“新歌舞演故事”就以这样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方式进入京剧舞台之上,融入京剧的歌舞体系之中。在《军需处长》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杜喆饰演的火雁有一大段“腰巾舞”。雪山上肆虐的狂风撕扯着火雁手中的腰巾,这腰巾不但是他最后的保暖物,更是爱人送给他的定情之物,火雁拼命想要抓住腰巾,用手中飞舞的腰巾来表现猛烈但却无形的狂风,他用力地掷出腰巾,紧紧绷起的腰巾表现出被大风吹鼓起的充满力量的形态,也表现出火雁拼命要夺回腰巾的样子。这无疑是一段非常成功的现代舞,既符合既定的场景,又表现人物心态,与剧情、人物和情感紧密交融在一起。
现代戏的舞蹈表演问题,或者说是现代戏的戏曲化表现问题,是当前戏曲创作面临的一大课题。没有了传统戏装上的水袖所提供的表演依托,现代戏曲的舞蹈问题似乎失去了表演支点。《军需处长》中的“腰巾”就是舞蹈表演的支点,是解决戏曲现代戏舞蹈创作的方法之一。(李小菊)
(摘自 《新民晚报》)
新闻热点
- 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名单04-26
- 越美中华——越剧青年演员大05-15
- 陕西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秦04-05
- 著名评剧琴师杨杰先生收徒,05-20
- 广东潮剧院一团2019年3月29日演03-31
- 李小青携秦腔移植改编传统戏04-19
- 上海越剧院2019年7月份演出信息06-30
- 上海越剧院2019年6月份演出信息05-23
- 吴美莲角逐中国戏剧梅花奖《04-21
- 哀悼!秦腔表演艺术家余巧云06-22
推荐关注
- 刘兰芳从艺6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05-24
- 演绎豫剧大师传奇艺术人生 05-05
- 佛山粤剧文化园预计10月动工05-18
- 《红军故事》,平凡中见深刻05-27
- 5月18日(星期六)湖广会馆百05-15
- 哀悼!秦腔表演艺术家余巧云06-22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万增先05-27
- 来杭州看四大名著昆剧折子戏04-24
- 豫剧现代戏《重渡沟》在省人07-02
- 上海京剧院《北平无战事》公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