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淑: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
“八亿人只看八部戏”的时代,她是《龙江颂》里光彩照人的生产队书记江水英,看过5遍《龙江颂》的毛主席,称赞她让“五亿半农民有了戏看”。“十亿人民九亿商”的时代,她试水承包剧团,一年演出264场,最高票价1块钱,创下99.8%的上座率神话。
她就是李炳淑。
现身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式,李炳淑最爱的还是舞台。如何让这舞台更有人气?李炳淑笑答,“票价要便宜些,再便宜些。”
记者:相比《杨门女将》,更多人知道您是通过《龙江颂》,您给现代戏开了个好头。
李炳淑:其实最开始,现代戏对我来讲也是陌生的。以前学唱的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下子让你演一个农村的党支书,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演。
所以那时候领导就要求下农村生活。前后一年半,我们五下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摘棉花、除草、割稻子,我们都会。我要演江水英,就找到一个支部书记,跟着他去开会、做家访、做群众思想工作,这样才塑造了非常朴实、平易近人的江水英。
记:没有深入生活,排戏就找不到感觉?
李:对,你一定要了解你要塑造的人物,了解了,就慢慢体会到了。就好比不去参加劳动锻炼,不知道农民要刨地、撒种子、浇水、施肥,你就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我的外孙说饭难吃,我说你妈妈小时候还没你吃的好,你外婆小时候更没的吃,你现在吃得好不好?有了实践才能知道。这种实践带给你的不仅是生活阅历的丰富,也是艺术造诣的积累。有了阅历,才能把人物演到位。
记:样板戏时代过去以后,您自己也下海了?
李:对。1983年,领导动员我搞承包,我就自己带团了。承包了剧团一年的巡演,一共72个人跟着我,70%的收入发工资,30%的收入上交。
记:走市场的收效如何?
李:我承包一年,演了264场戏,上座率99.8%。为什么这么好?我当时就讲,咱票价绝对不能高。人家说你李炳淑来了票价起码要上去,我说上去可以上去,但是要根据当时大家的经济情况来定。我卖贵了谁来买我的票,戏不上座,72个人的承包团吃喝拉撒都冲着你来,你把票价抬高,人家不买你的票,你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
当时是1983年,我们最贵的票价是1块钱1张,但是我们也不赔本。你们听着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的一些演出都大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一张票,我也觉得不可思议。
总的来说,我觉得京剧票价一定不能高,适中即可。不能让人走到剧场门口望而却步,想看戏的人反倒进不来。
记:低票价的目的是为了普及京剧吗?
李:是。京剧进社区、进校园,这个方向是不能变的,京剧一定要普及。而怎么能让大学生、中学生更喜爱京剧艺术,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京剧的市场还要慢慢培育,政府公益性的扶持,还要坚持下去。
上一篇:刘子微:不求第一,但求唯一
下一篇:刘长瑜:是铁梅成就了我
新闻热点
- 陈乃春: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涟07-30
- 筱俊亭张火丁的评剧缘07-30
- 吴琼:与《女驸马》结缘三十10-09
- 马金凤的“不为”02-03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07-21
- 李树建:只有出精品才能救剧09-23
- 陈晓峰:长春话剧小剧场的大01-08
- 韩少云与王其珩:琴瑟和鸣10-30
- 丁凡:粤剧界里的“濮存昕”07-13
- 孙路阳:用出色表演展现评剧09-25
推荐关注
- 翻开青春的黄历 黄家驹逝世07-07
- 蓝天野:挥不去的“人艺”,离10-28
- 周好璐:艺术来不得半点浮躁09-25
- 李世济:从“小程砚秋”到“02-11
- 高东文:我的剧团我的家08-18
- 于魁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11-06
- 林奕华:娱乐不是戏剧的目的07-17
- 方汝将:为舞台而生逐梦不息05-25
- 一声“哥哥”把观众的心叫碎11-14
- 陈少云:以现代精神发扬麒派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