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对戏剧没使命感 我的戏不教育人
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日前在京发布其新书《导演小人书》,接受京华时报专访。“爱说真话”的林兆华不避谈中国话剧的任何话题,他炮轰一些学者爱谈“继承传统”,他拒绝被理论的条条框框束缚住。在他看来,排戏直觉和悟性最重要,没有个性的创作不是艺术,而是模仿,自由心态是创作者的灵魂,所以话剧真正的希望在民间。
□新书 写本《小人书》发牢骚
“本来就不是出书的人非要出,火鸡下蛋肯定是怪胎……那也是亲生!”林兆华在《导演小人书》中如此形容新作。这本被他谦称是“胡说八道”的书分为“胡说戏”“闲聊书”“乱弹琴”“穷折腾”“瞎琢磨”等章节,文风犀利。谈及新书,林兆华受访时说:“我是个不可能出书的人,原来的书稿,一家出版社折腾了3年没折腾出来,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同志们特别热情说可以出,最终才出来。”他称自己没想给读者传达什么,“这些都像是微博瞎说八道的东西,我写的也不是随笔。随笔是文学的语言,我没有文采,我是随意,写点牢骚。”
林兆华称自己的《导演小人书》并非说教,也不算话剧理论,“现在很多书都很庄严,大谈理论,但我的书就像我排戏的风格,我虽然看过很多理论,但我不按照理论排戏,我是按直觉和认识创作。”
□戏剧观念 中国话剧且慢谈传统
不少戏剧家、学者们谈中国话剧爱说“继承传统”,林兆华称每当提起这个“传统”他心里就乱糟糟,他质问道:“中国话剧有传统吗?”林兆华认为中国话剧谈了多年的传统都是从西方来的,“解放初期继承的革命现实主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都是苏联的。”他还认为真正的戏剧应该是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说唱艺术的结合,“在我多年的戏剧实践中,真正让我精神解放的,是中国的戏曲、说唱艺术、南方的评弹,甚至东北的二人转。”
林兆华称自己虽然总跟“人艺传统”较劲,但是仍心存感恩,林兆华也说:“没有人艺,就没有我林兆华。”他强调自己尊重人艺传统,但尊重的是焦菊隐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中国学派”。林兆华语气里带点愤怒和不平:“‘中国学派’概念90年代戏剧研讨会时才提出来,你们早干什么了?其实焦先生早就提出了,大家却只提什么继承传统、心象说,却单单不提焦先生的东西!”林兆华认为自己是顺着焦菊隐的中国学派在走,尽管一些人不这么看。
林兆华认为一些老艺术家们爱说“传统”,却对努力的新一代视而不见,林兆华痛斥:“我也算是老艺术家呀!凭什么就许你们说,不许我也说说呢?”林兆华认为无个性的创作不是艺术,是模仿。
新闻热点
- 陈乃春:唱出心海里的每朵涟07-30
- 筱俊亭张火丁的评剧缘07-30
- 吴琼:与《女驸马》结缘三十10-09
- 马金凤的“不为”02-03
- “大嗓小生”第一人走了07-21
- 李树建:只有出精品才能救剧09-23
- 陈晓峰:长春话剧小剧场的大01-08
- 韩少云与王其珩:琴瑟和鸣10-30
- 丁凡:粤剧界里的“濮存昕”07-13
- 孙路阳:用出色表演展现评剧09-25
推荐关注
- 周好璐:艺术来不得半点浮躁09-25
- 高东文:我的剧团我的家08-18
- 林奕华:娱乐不是戏剧的目的07-17
- 陈少云:以现代精神发扬麒派09-23
- 李世济:从“小程砚秋”到“02-11
- 一声“哥哥”把观众的心叫碎11-14
- 翻开青春的黄历 黄家驹逝世07-07
- 于魁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11-06
- 蓝天野:挥不去的“人艺”,离10-28
- 方汝将:为舞台而生逐梦不息05-25